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要闻->工作要闻

模拟预先警报声响起后,他们仅花一分钟,就转移到了地下人防工程内

发布日期:2025-10-25 04:34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打印 】 【 下载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  模拟预先警报声响起后,正在教室里上课的七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冷静指挥下,井然有序地从教室跑出来,按预定疏散路线,快速转移到位于教学楼下的人防工程内隐蔽……10月24日下午,由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主办的以“铭记历史 警钟长鸣”为主题的人防综合演练在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拉开帷幕。在演练中,该校师生将平时就已经熟练掌握的防空袭、防生化武器袭击和防核武器袭击技能展现在大家面前,受到大家称赞。

学生参加防空袭演练。 记者陈其雄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该校七年级7班的数十名学生在参加防空袭疏散演练时,听到模拟预先警报声后,就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教室里出发,仅花一分钟时间,全都快速跑到了位于教学楼地下的人防工程内隐蔽。模拟空袭警报声响起后,该校七年级另外几个班的学生,则迅速跑到操场上,或钻进模拟猫耳洞,或蹲在模拟土堆后面,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保护自己。

学生用自制担架抬送模拟伤员就医。 记者陈其雄 摄

该校部分学生还在现场向大家演示了快速利用木棒和被子制作简易担架方法,并利用简易担架送模拟伤员就医。还有几名学生在现场向大家演示防护服的穿脱方法,以及向大家展示用三角巾给模拟伤员包扎伤口的全过程……稍后,该校师生观摩了高空救援和灭火演练,部分学生还在现场使用灭火器,将模拟火险扑灭。

学生演示用三角巾给“伤员”包扎伤口过程。 记者陈其雄 摄

演练主持人告诉参加演练的学生,现代人防工程具备防核辐射、防冲击波、防化学武器等综合防御功能,能为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庇护。因此,大家在平时就需要主动记住身边人防工程的具体位置,熟悉其内部功能布局,并牢记前往人防工程的最佳路线。一旦遭遇空袭等紧急情况,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并立即按预设路线快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内隐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中的人,则要在第一时间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保护好自己,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防空袭演练现场。 记者陈其雄 摄

该校初一学生杜杨烨说,从上小学三年级时起,他就经常参加人民防空疏散演练,也知道每年10月25日武汉试鸣防空警报的原因。在当天的演练中,他参加了用灭火器扑灭模拟火险和制作简易担架两个单项演练。他喜欢参加这种演练,因为他可以从这种演练中学到很多应急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学生用灭火器扑灭模拟火险。 记者陈其雄 摄

该校初一学生肖焕说,在当天的演练中,他重温了平时学到的防空袭、防化学武器袭击和防核武器袭击知识,还与同学一起,将自己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应用于救助模拟伤员行动中。

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提高师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疏散和自我救护能力,同时让师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校特组织全校师生参加了这次综合演练。

据介绍,每年的10月25日,是武汉市试鸣防空警报的日子,这是因为在1938年10月25日,武汉被日军侵占,武汉沦陷。从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每年10月25日进行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以警示市民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长江日报记者通过采访获悉,近年来,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采用“课堂+云端+实训”模式,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展人防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人防意识。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联合武汉市教育局,将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年度教学计划,每年向20多万学生发放《小学生防空防灾知识》《中学生防空防灾知识》等教材,武汉市也因此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人防知识教育全覆盖。另外,武汉市市区两级国防动员办公室,每年都会利用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的机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空防灾演练活动,增强师生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胡雪琴)

相关图片
相关附件